投資者關系
- 首頁
- 投資者關系
在歐盟近日發布的終裁結果中(zhong)顯示,振石集團東方特鋼(gang)有(you)限公司(以下簡稱東方特鋼)獲(huo)得了9.2%的(de)最低稅(shui)率。
“這次(ci)拿到個位數的低稅率實屬不(bu)易。”錦天城律師(shi)事務所法律顧問、該(gai)案代(dai)理律師宋(song)清在(zai)接受《中國貿易(yi)報》記者采訪時十分感(gan)慨(kai)。
宋清介(jie)紹說,長期以來,歐盟(meng)一直(zhi)是(shi)發起(qi)貿易救濟調查(cha)的中(zhong)堅力量,其貿易救(jiu)濟調查官員(yuan)(yuan)的人(ren)員(yuan)(yuan)規模僅次(ci)于美國商(shang)務部。近年(nian)來,歐盟對外(wai)反傾銷、反補貼新立案件中,針對中國產品的調(diao)查占四成(cheng)以上,其中中國鋼鐵產品(pin)又是重災區,占歐盟對華貿易摩擦涉及產品的六(liu)成以上。2018年,歐盟大幅修(xiu)改了其反傾銷(xiao)法律,適用更為嚴苛更為復雜(za)的“市場嚴(yan)重(zhong)扭曲”方法。在這種情況(kuang)下,中國企業,特別是中國鋼鐵企業獲得好結果的(de)難度成倍增加。
橫(heng)亙眼前的(de)三大障礙
2019年8月12日(ri),歐委會發(fa)布公告,對原產于中國、印尼(ni)和中國臺灣(wan)的不銹鋼(gang)熱(re)軋板卷發起反傾銷調(diao)查。歐盟是(shi)世界(jie)最大的不銹鋼熱軋(ya)板卷(juan)市(shi)場(chang)之一,中國企業一年對歐盟市場(chang)出口涉案產品約25萬噸,涉(she)案金額(e)高達4.05億歐元,印尼(ni)和中國臺灣的涉案金額也高(gao)達2.55億歐元。一時間,亞洲主(zhu)流的不(bu)銹(xiu)鋼生(sheng)產(chan)企業人心惶惶。
“立案后,我們第(di)一時(shi)間通知企業。由于企業對歐盟出口量不大(da),再加上實踐中(zhong)歐(ou)盟對(dui)華鋼鐵產品的(de)反傾銷稅(shui)率普遍較高,東方特鋼一(yi)開始的應訴積極性(xing)不高。”宋(song)清介紹說
2017年12月19日和2018年6月8日,歐(ou)洲議會(hui)和理事(shi)會(hui)連續兩次(ci)通過了(le)歐(ou)盟(meng)反傾銷法修正案,引入“市場嚴重扭(niu)曲(qu)”概念,開始確(que)立(li)正(zheng)常價值(zhi)的(de)新反傾銷(xiao)方法(fa)。歐(ou)委會(hui)以中國存(cun)在“嚴重市(shi)場扭曲(qu)”為由,將不以應(ying)訴企業的國內(nei)價格或(huo)成本為(wei)基(ji)礎構建正常價值(zhi),而選(xuan)取與中(zhong)國經濟發(fa)展水平相似的國家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國,用(yong)(yong)其(qi)相關生(sheng)產(chan)要素的價格與(yu)中(zhong)國應訴企業(ye)生(sheng)產(chan)耗用(yong)(yong)量結合,來構(gou)建正常價值。
“表面上,應(ying)訴企業(ye)可以在(zai)應(ying)訴過程中(zhong)對代表性(xing)第(di)三國以及(ji)歐委會所采用的(de)成本要素(su)的(de)替代價格逐一抗辯,從而影響正(zheng)常(chang)價值(zhi)的計算。但由于涉案產品(pin)的成(cheng)本要素往往太復(fu)雜,起碼(ma)有幾十個,第三國的成(cheng)本要素(su)替代(dai)價(jia)格(ge)里很(hen)容(rong)易出現幾個關鍵要素(su)價(jia)格(ge)沒有(you)控制(zhi)好,導致傾銷(xiao)幅度高得不可收拾的局面。歐(ou)盟(meng)反(fan)傾銷新方法極大(da)地增加了企業的應訴負擔和應訴結果的不(bu)確定性(xing)。”宋清(qing)說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近年來,世界主(zhu)流(liu)國(guo)際市(shi)場頻繁對(dui)中國(guo)鋼鐵產品(pin)發起貿易救濟調查,且絕大(da)多數案(an)件最終稅率都在20%至70%之間(jian),這造(zao)成大部(bu)分(fen)中(zhong)國鋼(gang)鐵企業在(zai)拼(pin)盡全力應訴之后(hou),依然“折戟沉沙”,不得不退出市場。
抱著試(shi)試(shi)看(kan)的(de)態度,東方特鋼提交(jiao)了抽(chou)樣問卷。意想不到的是,東(dong)方特鋼竟被抽到成為強制(zhi)應訴企(qi)業,陷入騎虎難(nan)下的境地。
“在(zai)應(ying)訴過(guo)程(cheng)中我們遭遇三大(da)障礙,企業和律師團隊沒有中途放(fang)棄,堅持到底,現在想想都不可思議。”宋清仍記(ji)憶深刻(ke),一是歐委會發布反傾銷初(chu)裁,東方特鋼的(de)產品稅率高達18.9%。在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中,調查機關一旦(dan)在初裁(cai)階段形成傾向性裁(cai)決,應訴企業(ye)的抗辯在終裁階段大多(duo)只(zhi)能形成局部性調整(zheng),要在終裁中實現逆轉的(de)概率極低(di)。而如果終裁仍是這一稅(shui)率(lv)水平(ping),裁決后,企業將(jiang)注定(ding)無法繼續出口歐(ou)盟市(shi)場。二(er)是歐(ou)委會突(tu)然“補刀(dao)”,后期在反傾銷調查的基礎上,增加了反補貼調查。新增的反補貼調查(cha)將使得應訴成(cheng)本、工作量和潛在稅率直接翻倍。三是新(xin)冠(guan)肺炎(yan)疫(yi)情(qing)反傾(qing)銷實地核查是在(zai)新(xin)冠(guan)肺炎(yan)疫(yi)情(qing)發生之前,然而立(li)案在(zai)后的反補(bu)貼調查,由于突發疫情,實地核(he)查計(ji)劃(hua)臨時(shi)取消。核查是歐盟(meng)貿易救濟調查的必經程序,全球疫情肆(si)虐(nve)不休,反(fan)補貼實(shi)地調查就懸而不決。企業和律(lv)師團隊在山(shan)窮水盡之際,調查機(ji)關依然(ran)在不停地發補充問卷,需要(yao)持續投入,大量收集材料并翻譯成英文提交(jiao)。
“只要(yao)砸(za)時間、砸精力,障礙總(zong)能克服,但當時最大的問題是(shi)要不(bu)要繼續在這個無(wu)人看好、希(xi)望(wang)渺茫的案子里繼續投入。”宋清(qing)說,第一(yi)個障礙好辦,問卷交了(le),核查結束(shu)了,初裁(cai)出來了,剩下的就(jiu)是(shi)律師團隊和歐(ou)委會之間的“死磕(ke)”。第(di)二個障(zhang)礙就很(hen)尷尬(ga),企(qi)業(ye)本身應(ying)訴反(fan)傾銷就勉為其難,不可能再為反補貼增加預(yu)算。但如果(guo)反補貼放棄應(ying)訴,反(fan)補貼(tie)的裁決(jue)結果必(bi)然(ran)是懲罰性稅(shui)率。在歐盟(meng)新方法下,最(zui)終的稅率是(shi)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疊加。反傾銷(xiao)堅持做下(xia)去也沒有任何(he)意義。第三個障礙后來用技術(shu)手段解(jie)決。歐委會和企(qi)業商量,使用遠程視頻核(he)查,遠(yuan)程進入企業賬(zhang)套,多方共享視頻,完成了(le)歷史上第一(yi)次遠程視(shi)頻核查。
咬牙“堅持”終獲轉機(ji)
“東方特(te)鋼此次應訴成功(gong)就是咬牙熬出來的(de)。”宋清稱,由于東方特(te)鋼(gang)地(di)處(chu)中國最(zui)為富(fu)庶(shu)的浙江嘉興(xing),無法通過(guo)不斷(duan)增加(jia)產能(neng)來大幅壓(ya)低生產成本的道理來發展企業(ye)。東方特(te)鋼長期(qi)以來(lai)另辟蹊徑(jing),走高端化(hua)和差異化(hua)路(lu)線(xian),以向客戶(hu)提供差異化服務(wu)獲得穩定的(de)市場和訂單。這讓(rang)他們(men)有(you)了“堅(jian)持”的底氣。初(chu)裁失利后,他(ta)們又提(ti)交了多次抗辯,據理(li)力爭,反復論證調查機關在(zai)初裁裁決中確(que)定的高額稅率(lv)在(zai)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腳。最后(hou)一次的抗(kang)辯(bian)成為(wei)扭轉乾(qian)坤的關(guan)鍵(jian)。
宋(song)清介紹說,對于東方特鋼這種(zhong)規模中(zhong)等的中(zhong)國鋼鐵企(qi)業,在面(mian)對歐(ou)委會發(fa)起的(de)這(zhe)類曠(kuang)日持(chi)久且成本高昂(ang)的(de)雙(shuang)反(fan)調查(cha)時,需要(yao)在(zai)立案之(zhi)初果(guo)斷地(di)確定適合自己的應訴策略。企業綜合考慮(lv)了應訴的投入產出比,確(que)定盡(jin)可(ke)能以最小代價,走完應訴程序。企業和律師團(tuan)隊在這個策(ce)略的指導下,明確應訴過程中要有(you)所側重。在如此復(fu)雜的(de)“雙反(fan)”調查(cha)中,若應(ying)訴工作面面俱到、滴水不漏,最(zui)小代(dai)價就(jiu)無從談起。“我們(men)根據自身(shen)情(qing)況,避(bi)實就虛(xu),將工作重心放在力保出(chu)口(kou)價格和公司整體應訴合(he)規上,而對(dui)‘市場扭(niu)曲’方法下結構正常價值方面的工作做最低限度的投入(ru)。最(zui)后的結(jie)果是雖然調查(cha)機關算出(chu)東方(fang)特鋼的傾(qing)銷幅度為(wei)71.7%,但我們(men)的(de)損害幅度(du)成功的(de)控制在9.2%的水平(ping)。更(geng)為關鍵的是,在中國應(ying)(ying)訴企業和中國政府的強有力(li)應(ying)(ying)對下(xia),歐委(wei)會在9月下旬發布公(gong)告,撤銷反補貼調查。因此(ci),反傾銷調查的終裁結果成為此次‘雙反’調查的最終結(jie)果。歐盟采用‘低稅規則’,即選取應(ying)訴企(qi)業傾銷幅度(du)(du)和損害(hai)幅度(du)(du)二者較低的征(zheng)稅,東方(fang)特鋼(gang)的(de)最終稅率因此發生了從(cong)初裁最高的(de)18.9%到(dao)終裁最低的9.2%的反轉。”
數據(ju)顯示,2015年,歐盟(meng)對(dui)外立案14起,其中(zhong)涉華案件5起;2016年(nian),歐盟對外(wai)立案15起,其中涉華案(an)件6起;2017年,歐(ou)盟對外立案11起,其中涉華(hua)案(an)件(jian)5起;2018年(nian),歐盟對外立案9起,其中涉(she)華案(an)件(jian)1起;2019年,歐盟對外立(li)案16起(qi),其中涉華案(an)件7起。
宋(song)清告訴(su)記者,“2018年(nian)(nian)是(shi)個(ge)歐盟新方法的試(shi)水(shui)年(nian)(nian),當年歐(ou)盟(meng)對華僅僅立了一個(ge)鋼板(ban)樁(zhuang)的反傾銷案件,涉案金(jin)額3357萬歐元(yuan),隨后又撤案(an)了。但自2019年(nian)始,對華(hua)反(fan)傾銷、反補貼(tie)立案顯著上升,但目前來(lai)看應訴(su)結果普遍(bian)不理想。在已有終裁的4個(ge)案件中,除了最(zui)(zui)近的聚乙烯醇(chun)案(an)中出現了一家最(zui)(zui)低傾銷幅度為17.3%的應訴企(qi)業之(zhi)外,其他三個案(an)件(jian)的(de)應訴企業(ye)的(de)傾(qing)銷幅度都(dou)不低于50%。由此(ci)可見,歐(ou)盟采用新方法之后,中企(qi)的應訴負擔和不確定性大幅度(du)加強,應訴成功變得(de)異(yi)常困難,我們都(dou)在找突破口(kou)。”